衛教專欄

醫師專欄 衛教專欄
感覺統合失調的復健治療

復健科 何瑋健 職能治療師

enlightened什麼是感覺統合?
        感覺統合理論是由職能治療師愛爾絲博士(Dr. Jean Ayres)所提出,感覺統合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經生理功能,讓大腦能有效的處理來自周遭環境的各種感覺訊息輸入,讓我們對週遭環境、自我動作及身體姿勢有正確的認識,來與外界做出適當的互動和學習。
        感覺統合協助孩童認識自己、適應環境、調整學習力。學齡前的兒童,大腦就像一個感覺處理機器,透過感官,吸收大量資訊,藉由視覺、聽覺、動覺等各種感覺,幫助自己與周遭的人事物互動,並發展出適當的行為。

enlightened
感覺統合和孩子情緒息息相關
        有些孩童對非預期的觸碰感到厭惡,有些容易因挫折就放聲大哭,有些則逃避爬高或姿勢改變。對於感官過度敏感的孩子,常給人愛生氣、愛哭的印象,且難以被安撫,家中若有孩子出現類似情形,可能跟感覺調節障礙有關,當大腦無法正確解讀外界刺激的強弱,可能導致孩子時常情緒不穩定,讓家長照顧起來非常挫折。
        有些孩童感覺鈍感,為了滿足大腦需求,於是身體動得更厲害,不斷尋求更強、更激烈的刺激,在大人眼中常常是麻煩製造者,他們的活動量大、容易分心、容易和同儕起衝突,嚴重者可能影響到課業學習和人際關係。
        在感覺統合理論中指出,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不同的興奮程度,並將之稱為「警醒度(arousal level)」,警醒度過高的孩子,看起來活動量大又易興奮,總是靜不下來,無法有效處理外界訊息,導致自我控制能力低落;警醒度過低的孩子,看起來總是昏昏沈沈,對外界訊息則是不聞不問,或者透過自我刺激來滿足其需求(無目的的躁動)。
        這些情緒若只是透過傳統行為治療,無法根本處理大腦對訊息解讀的模式,往往事倍功半,這時若能幫助大腦正確解讀外界訊息,幫助孩童處於冷靜而穩定的狀態,才能有效的與外界互動,建立自信與成就。

enlightened
感覺統合是運動的基礎
        俗話說:「七坐、八爬、九發牙」,所有動作產生都仰賴大腦對外界訊息正確解讀,再將訊息傳遞到身體四肢。如一場足球賽,球員需要隨時判斷球的位置,球門的大小呢?隊友在哪裡?防守者位置?到底該傳球還是射門?踢球角度與力量大小?大量的訊息在一瞬間湧入腦海中,大腦能否即時處理決定了比賽的勝負。
        有些孩子天生動作笨拙、不協調,走路跑步容易跌倒,丟球常過頭或丟不中目標,左右邊常混淆搞不清楚,空間關係不佳,這些其實都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不佳,導致孩子做事沒效率,動作不靈光,對形狀、空間的知覺不佳。一般孩子透過運動、重複練習可以提升協調性,但對感覺統合障礙兒童而言,若無法正確運用訊息,重複練習伴隨而來的往往只是更多挫折。

enlightened
尋求專業協助
        好動可能代表的是健康、活潑、有活力,但也可能令人無法忍受,這個標準因人而異,何時應該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呢?這部分可以和同年齡的孩子做比較,以學校為例,若全班同學都已經進入了學習狀態專心聽課,但孩子卻總是跑來跑去靜不下來,無法遵守規範,那麼就需要進一步的瞭解其原因。
        感覺統合治療是需要經過專業職能治療師,透過完整的評估流程,來瞭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方面的需求,設計最適合的介入方案。
感覺統合只是職能治療師其中一種介入方式,引導孩子的過程中,還需要結合認知治療、行為治療、人際發展介入治療..等,才能完整處理孩子問題,並不能像坊間標榜的有神奇療效,僅靠單一方法處理孩子問題。
因此若孩子有情緒、動作上的相關問題,可至復健科尋求復健科醫師和職能治療師的協助,來了解行為背後真實原因是什麼,才可以真正對症下藥,幫助孩子快樂的成長。

enlightened
讓療育成效最大化
        若只將孩子送進治療室,其實對孩子的助益有限,感覺統合失調的小孩,都應該配合職能治療師建立他每天的感覺餐 (sensory diet),每天依小朋友的需要,在不同的時刻提供這樣的感覺餐,來幫助大腦穩定,進而好好學習、處理日常生活活動。
問題的發生原因很多,治療方式亦不相同。家長若能配合醫師與治療師一起引導孩子,療育的效果會更有效、更顯著!治療過程中別忘了隨時與治療師溝通療育進行的目標與介入方式,搭配行為治療與回家策略,才能有效協助孩子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