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健康園地
- 醫師專欄
- 醫師專欄
- 肝膽腸胃科
醫師專欄
冬天到了,由於低溫的關係,不少人會因為免疫力下降,又是逢流感流行,往往會罹患感冒。為了減緩感冒帶來的不適,多數人都會尋求醫療的幫助,使用藥物,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由於藥物使用不正確,反而遭受其害,因為消炎止痛藥引起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。除了感冒外,像是筋骨痠痛,關節炎,牙痛等等疼痛的狀況,消炎止痛藥都能夠讓患者覺得疼痛舒緩不少,但此類止痛藥會降低胃本身的保護力,使得一些胃本來就不太好的患者更容易誘發發炎或是潰瘍的情況。另外一種狀況則是藥物本身對胃黏膜就會產生傷害,除了上述提到的消炎止痛藥外,像是抗生素、阿斯匹靈等就有可能造成直接性的黏膜破壞,造成潰瘍。若是水分喝得不夠多,吃了藥之後馬上躺平睡覺,此時藥物可能會黏著在胃壁或是食道壁,造成嚴重的潰瘍甚至出血。
若是發現使用這一類藥物後,產生胃部不舒服,或是解黑色大便,甚至嘔吐時發現有血塊或是鮮血,應盡速至腸胃科門診或是急診,尋求進一步的治療,記住,在就診前,可以先空腹八個小時,以便盡速接受內視鏡檢查與治療。一旦發現有潰瘍併出血的問題,我們會透過內視鏡,經由內視鏡器械的協助,打入止血針,或是夾上止血夾,又或是實用電燒灼的方式來達到止血的目的,經過處理後,都能有效降低再次出血的機會。當然,還是需要住院數日,接受潰瘍與止血藥物的治療,才能確保問題不會再次的發生。若是較為疼痛的情況下,使用胃乳保護受傷的腸胃黏膜會減輕疼痛,就像嘴巴咬破後,我們會擦藥膏保護傷口的情況是一樣的道理。
那麼,我們該如何預防藥物引起的潰瘍呢?首先,不是需要的情況下,盡量不使用這一類的藥物。若是不得不使用這一類藥物,記得需要飯後使用,並且需要喝足量的水,至少兩百C.C.。而吃完藥之後需要等三十分鐘後再躺平,減少藥物黏著在腸胃壁上,引發潰瘍或出血。至於胃藥的使用並沒有太大的幫助。許多人都認為吃藥傷胃,往往都要求搭配胃藥使用,其實吃太多的胃藥反而會引起便秘,造成腸道的不適。有些胃藥也會造成腸胃的環境的改變,反而更容易引起其他問題。像是長期使用胃潰瘍的特效藥,反而容易造成感染,像是肺炎的機會反而會增加。因此,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認知,不論是什麼藥物,都需要正確使用藥物,這才是達到有效治療,又不至於傷害身體的根本之道。
圖一:藥物引發之胃潰瘍
圖二: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併出血,須以電燒的方式止血